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针对10千伏配电网分布式风电并网问题,在项目选址和定容计算、接入方案、风机并网控制模式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完成工程应用。
13、公司在受理并网验收及并网调试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服务,并与项目业主(或电力用户)签署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12、分布式电源项目主体工程和接入系统工程竣工后,客户服务中心受理项目业主并网验收及并网调试申请,接收相关材料。
根据意见,从分布式电源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到并网运行,只需60天。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改变,国家电网公司必须改变管理模式,把分布式电源更多地看成用户来对待。国家电网公司透露,过去对电源管理都是电力系统内部专业人士,而现在还要面对一些非专业的分布式电源项目业主。6、建于用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用户自行选择,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提供。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 服务工作的意见一、总则1、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世界第一。上、下网电量分开结算,电价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和法人责任制;坚持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坚持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坚持招投标制度,对主要建筑材料和关键设备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坚持项目公开公示制度等。
技术优势之一,是能够为客户提供运营所需的实用技术和解决方案,这当中包括错误报告系统和完全自动控制系统。经济优势方面,一是自动化运行系统,能够保证系统自身能源消耗是世界最低水平的2.5%。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建设成本较高和服务跟不上等原因,沼气发展的势头没有保持住,曾经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回落,导致不少户用沼气池和沼气工程在短期内报废,每年的报废量远大于新建量。(一)初始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沼气建设初始而曲折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国在推进沼气工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研究与宣传推广,推进沼液沼渣等沼气生产副产品的高效利用。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沼气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技术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为沼气技术成熟阶段。(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秸秆沼气工程发展德国沼气工程发酵原料以能源作物(玉米、小麦青贮)为主,而我国不允许在可耕地上大面积种植能源作物作为沼气发酵原料,但却有极其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其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沼气工艺不断完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影响逐步扩大。以500kw发电机组为例,假定电价为0.35元/度+0.25元/度补助,我们每年可以为用户至少多增加利润40万元。
优势之四,能够高效率地取出硫化氢。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废弃物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而德国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优势之五,操作成本和维护成本非常低,经济实用。在粪便利用方面,我们注意到,每头牛每年可产生15立方米的粪便,利用它们可发酵产生450立方米的沼气,而这些沼气可发电900度,并且能够将粪便中的化学好氧量降低70%。
(一)切实提升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将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由于我们的系统可以始终处于最佳的生物环境,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即使在冬天也可以把原料中的可发酵部分100%地转化为沼气。
根据德国沼气协会的发言人AndreaHorbelt介绍,到2020年将有20%的德国天然气需求将有沼气满足。此外,要在户用沼气建设中推广CDM机制的做法,通过实施CDM机制对沼气工程予以补贴,为中国沼气工程建设争取更多的优惠和经济效益,建立中国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行的长效发展机制
而目前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在国家大力扶持国内太阳能市场、充分消纳国内产能的基调下,电网企业已经开始松动,并积极配合其上网发电。三是设备国产化率有待提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博弈的问题。而在国家政策端,为了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快速有序发展,国家四部委于2011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政策措施,对促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领域设备的国产化率还亟待提升。在市场端,应以示范项目为切入点,打破并网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性。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单纯的燃煤发电相比,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该技术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相互耦合利用,为区域提供综合性的节能减排服务。
一是能源规划缺失,未来在能源利用方面将更加注重多种能源相互耦合与智能应用。短期看,这直接关系着泛能网及分布式能源技术的经济性,关系着国家财政补贴总量与力度的安排。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恶化与能源短缺矛盾的日益加剧,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发展方式成为各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布式能源侵蚀了电网企业的利益,表现在对其优质市场份额的替代,同时导致电网设施负载率的降低。
例如,现在业内所提出的泛能网技术。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这个阶段,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相应的政策尚不到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的节能、环保、节约用地等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产业也因此难以尽早突破发展瓶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于近日颁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列入优先类,并将获得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网的种种问题,有望借鉴太阳能并网,在未来得到有效解决。
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统筹安排。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削峰填谷等优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首先,在政策层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配套的实施细则尚未及时出台。目前,我国已经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领域进行了10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天然气供应日趋增加、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当前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条件。
长期看,只有装备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形成自有的竞争优势,该行业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笔者发现在推动该技术走向产业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当前电力体制和电网业绩考核机制下,电网企业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泛能网及分布式能源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层面则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大的政策方向基本确定,但与其相关的实施细则仍存在缺失,各地对政策的理解不一致,适用标准不统一,有些还存在矛盾,影响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时期,用能方式的转变在调结构、转方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在政策端,政府还应加快制定和落实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配套实施细则以及产业扶持政策。
而目前各省市及地域虽有自己的区域建设规划,各分领域的能源规划,但缺乏综合统一的能源规划,相关耦合指标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分布式能源并网难。
在实施空间上,除了继续推进宪法在内地的实施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其如何在特别行政区发挥效力,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宪法要求下,如何从参与全球治理的视角推进宪法的全面实施。
邢昕、沈思达:《民事抑或行政诉讼:进退维谷间的PPP协议纠纷》,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以全球市场和高度分工为基础,形成了高度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就意味着一国很难与他国完全隔绝。
[3]进一步而言,这种配合义务还可以分为一般的当然负担与特别牺牲。
面对合法的应急征用,公民负有配合的义务。
这种认识在我国十分流行,可谓宪法教科书的标准版本。